北方酒曲制作方法
制作方法:
1.原料粉碎:把大麦60%、豌豆40%按比例配好,混匀粉碎,要求通过20孔筛的细粉占20~30%。
2.踩曲:粉料加水拌匀,在曲模中踩成曲坯,由坯含水量为36~38%,要求踩的平整,饱满。
3.入房排列:曲室温度预先调节在15~20℃,地面铺上稻皮,把曲坯运入房中排列成行,间隔2~3厘米,每层上放置芦苇秆,再在上面放置一层曲块,共放三层。
4.长霉:将曲室封闭,温度会逐渐上升,一天后曲坯表面出现霉菌斑点,经36~37小时,品温升到38~39℃,应控制升温缓慢,使上霉良好。
5.晾霉:曲坯品温升至38~39℃,打开门窗,揭去保温层,排潮降温,并把曲坯上下翻倒一次,拉开间距,以控制微生物生长,使曲坯表面干燥,固定成形,称为晾霉。晾霉时,不应在室内产生对流风,防止曲皮干裂。晾霉2~3天,每天翻曲一次,曲层分别由三层增到四层和五层。
6.起潮火:晾霉后,再封闭门窗进入潮火,品温上至36~38℃,进行翻曲,曲层由五层增到六层,并排列成“人”字形,每1~2天翻曲一次,昼夜门窗两封两启,品温两起两落,经4~5天曲坯38℃逐渐升到45~46℃,进入大火期,曲坯增到七层。
7.大火(高温)期:这时微生物菌丝由表面向里生长,水分和热量由里向外散失,可开启门窗调节品温,保持44~46%的高温7~8天,每天翻曲一次。大火期结束,有50~70%的曲坯已成熟。
8.后火期:曲坯逐渐干燥,品温下降,由44~46℃降到32~33℃或更低,后火期3~5天。
9.养曲:后火期后,为使曲坯继续蒸发水分,品温控制在28~30℃进行养曲。
10.出房:把曲块出房,堆成间距10厘米的曲堆。
酒曲的制作方法和材料
1、准备基础材料
制作酒曲需要两种核心原料:大米或小麦(作为淀粉来源)和酒曲菌种(可网购或从老酒曲中提取),辅助材料包括干辣蓼草(促进发酵)、凉开水(调节湿度)、干净的纱布或竹匾(用于发酵容器)。
2、处理原料
大米蒸煮:将大米洗净后蒸熟至软而不烂,摊开晾凉至30℃左右。
辣蓼草处理:将干辣蓼草研磨成粉,按1:10比例与大米混合,或煮水后喷洒到米上(增强菌种活性)。
3、接种酒曲菌
- 将老酒曲碾碎成粉(或直接用菌种粉),均匀撒在冷却的大米上,边撒边翻拌,确保每粒米都裹上菌种。
- 混合后捏成乒乓球大小的圆球,或平铺在竹匾中(厚度不超过3厘米)。
4、控温发酵
- 用纱布盖住材料,放在25-30℃的阴凉处发酵。前24小时保持湿度,可喷少量凉开水。
48小时后观察表面是否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,若发黑或发绿需丢弃(可能感染杂菌)。
5、晾干保存
发酵成功的酒曲需自然阴干3-5天,完全干燥后密封冷藏,避免受潮,使用时按1:50比例加入粮食即可酿酒。
关键提示:
- 全程工具消毒,避免杂菌污染。
- 温度过低会延迟发酵,过高易滋生杂菌。
- 传统酒曲含多种微生物,新手建议直接购买菌种粉,成功率更高!
相关问题解答
1、北方酒曲到底用啥材料做的?
我查了老多资料,北方酒曲一般用小麦、大麦、豌豆当主料!像山西老陈醋的曲就爱用大麦和豌豆混着来,山东有些地方还往里头加玉米皮增香,关键点在于比例——老手艺人说“三粮配比”是秘方,比如小麦60%、大麦20%、豌豆20%,搓曲的时候还得加老曲粉当“引子”!
2、在家做酒曲会不会长毛?发霉了还能用吗?
嗐!我特意问了个酿酒的老师傅,他说酒曲发酵就是得“长白毛”——那是根霉菌在干活!但要是长黑毛、绿毛可不行,说明杂菌污染了,教你个土招:发酵时用稻草盖着保温,温度控制在28-32℃,三天后闻到甜香味就对了,发黏发臭直接扔!
3、为啥北方酒曲要踩成砖块样?
哈哈这个我见过!去河北农村看人做曲,工人光脚把湿曲料踩成方砖块,可不是为了好玩!老师傅说这样能压紧实,中间留透气孔(他们叫“曲眼”),发酵时温度均匀,现在机械压曲也行,但老派人坚持说脚踩的曲“有灵气”,酿的酒更烈!
4、酒曲做好咋保存?放冰箱行不?
可别瞎冻!我翻到篇论文说酒曲要阴干后(不能暴晒!),用油纸包好挂房梁上通风,东北人爱用干玉米叶裹着存地窖,南方潮湿地区还得撒点花椒防虫,冰箱冷藏反而会让菌休眠,下次用可能“醒不过来”——别问我咋知道的,去年试过全废了!
本文来自作者[尔岚]投稿,不代表达阳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zzdayang.cn/wiki/202504-214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达阳号的签约作者“尔岚”
本文概览:北方酒曲制作方法制作方法:1.原料粉碎:把大麦60%、豌豆40%按比例配好,混匀粉碎,要求通过20孔筛的细粉占20~30%。2.踩曲:粉料加水拌匀,在曲模中踩成曲坯,由坯含水量...
文章不错《北方酒曲制作方法 酒曲的制作方法和材料》内容很有帮助